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后驅剛性礦車,能驅動400噸負載,相當于拖動一列16節(jié)滿載的中國高鐵;
這里的超大噸位礦用挖掘機,一鏟子就能挖起50噸煤,可供15000戶普通家庭一天的用電;
這里有被稱為“全球第一鉆 ”的旋挖鉆機,一鉆下去最深可達190米,相當于60層樓的高度……
徐工集團的“機械森林”,見證了近十年來,徐工在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制造業(yè)的開拓與沉淀。
而今,當數智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工程機械制造業(yè)到底是如何邁向新型工業(yè)化?
現在,就跟著央視體驗官一起走進徐工機械,探秘傳統工程機械制造業(yè),是如何完成轉型升級的。
從18人7天到2人2天 這就是數智化的節(jié)奏
組裝一臺旋挖鉆機需要多少人?調校一臺旋挖鉆機需要多長時間?
走進徐工旋挖鉆機樁工車間,你會發(fā)現,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人。在這里,每個重達幾百公斤乃至幾十噸的旋挖鉆機部件,都是通過AGV、板鏈線、摩擦線自動輸送。
這便是徐工的全聯接工廠。數十個系統基于F5G全光網絡實現生產要素全聯接,相較傳統方式,生產效率提升45%。
魏工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調試員,對于這些年來調試工作的變化,他再熟悉不過。
15年前,調試1臺鉆機,需要18個人,一扳手一扳手地調,要調整整1周;而今天,只需要2個人,1名在調試集控中心負責下達指令,1名在鉆機前聽從指令操作,2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
打造集安全、高效、綠色于一體的智慧礦山
在內蒙古的伊敏河畔,鑲嵌著一顆能源“明珠”——年產3500萬噸煤的伊敏露天礦,多輛礦卡有序運作,井井有條。
如果湊近了看,你會發(fā)現,這些礦卡竟然無人駕駛,確切地說,是連駕駛室也沒有。這正是華能伊敏牽頭、華為、徐工共同研發(fā)的無人礦卡。
這些無人礦卡每天能進行130次作業(yè),可以在風沙雨雪等天氣情況下,在礦區(qū)的泥濘的軟巖道路上平穩(wěn)行駛,遇障礙物安全繞行、遇顛簸路段提前減速,以分米級的精度精準地??吭谥付ǖ淖鳂I(yè)位置,實現礦區(qū)復雜的工況下安全、高效、可靠的生產作業(yè)。未來即將有上百輛無人礦卡,實現7*24小時有序運轉。
在低碳減排大背景下,“綠色”也是礦山智慧化作業(yè)的重要能力。在內蒙古溫度偏低的條件下,徐工為這些無人礦卡能夠實現純電行駛50公里的續(xù)航能力。
如今的礦山,通過更加智能的機械、更加周密的系統,在高質量發(fā)展的路上奔向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智改數轉網聯” 數字賦能企業(yè)轉型
在內蒙古的伊敏礦區(qū),無人礦卡有序運作;而遠在江蘇徐州的大數據中心,正實時呈現礦卡的運作狀態(tài)。
在這里,大數據不是單薄的數字,而是能夠反哺產業(yè)的重要參數。徐工運用“車聯網”功能,通過將各類工程機械車輛的運行數據匯聚到大數據平臺進行價值挖掘,為客戶提供“管用養(yǎng)換”增值服務。
與此同時,積累的工況、服務等數據,還可以形成智慧礦山、機場建設、綠色港口等多種場景的數字施工方案,從而把積累的數字產業(yè)化。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智能化已成為推動行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引擎。通過“智改數轉網聯”,徐工將率先探索出一個屬于工程機械行業(yè)的數據空間,未來工程機械產業(yè),將通過融合數據價值鏈生態(tài),激發(fā)出制造行業(yè)無限智慧潛能。將前沿科技融入每個角落,讓智能生根,開花結果。